潘圓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02日05版)
  深圳市民間閱讀成果圖片展。圖片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、深圳商報攝影記者韓墨提供。
  “哪怕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,這裡的燈也會亮著”,在深圳讀書月走過15年時,當年深圳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王京生的這句承諾仍然有效。深圳24小時書店的燈至今依然明亮。
  再沒有什麼,能如同這不滅的燈光一樣代表這座城市的堅持了!15年,這些燈光陪伴深圳人的晨昏定省,將文化的積澱與堅持融入城市的品格,也將市民對城市的認同與歸屬凝聚其中。它讓這座年輕的城市學會在快節奏中放慢腳步,學會休閑與沉思。
  在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,這份高貴的堅持該怎樣傳承,深圳經驗又該如何借鑒?
  15年前,第一屆讀書月時,一場大風吹落了條幅上“讀”字的言字邊,讀書月變成“賣書月”。機緣巧合,一字之改,卻最大地切合了活動主辦者的想法。讓賣書的人辦讀書月,為公益事業賦予共贏機制,由此,讀書活動才能生生不息。彼時,一些地方依靠圖書館等文化機構推動的讀書活動,喧囂過後,很快就回歸沉寂。用市場化的方式去做一項公益文化活動,會激發市場主體更多的活力,比單純的政府推動,要更加持久,這是深圳模式給我們最深刻的啟迪。
  在長久的讀書活動中,占據市區中心位置的書城,早已非一個書字所能容納,它是一個巨大的文化mall ,包容一切與書相關甚至不相關的。這裡不只有書香也有麵包香、茶飯香,甚至按摩室。讀書活動不再只是正襟危坐、文人雅趣,而是具化為一種生活方式。要讓閱讀有煙火氣,這是深圳閱讀樣本內在的標簽。對於越來越多的深圳人而言,去書城不只是讀書而是休閑。甚至三五好友把酒言歡時,也會帶上一本書,書不只是知識的符號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媒介,引領你跨過喧囂的浮塵,找尋更多同道中人。
  在15年的進程中,即使是最堅定地推進讀書月的一群人,也有過迷茫,讀書月該怎麼走下去?答案是創意與創新。讓閱讀新鮮有趣,讓讀書月成為知識的盛宴、市民的狂歡。為此,每年,主辦者都會絞盡腦汁。比如,開幕式變成讀書分享會,比如15年曆程的沙畫回顧。從“建設公民道德,實現文化權利”到“閱讀 進步 和諧”,從“實實在在讀一本書”到“城市推崇閱讀,閱讀改變城市”,再到“接力民族精神 創造文明生活”……將每年讀書月的主題串起來,可以看到深圳文化建設的軌跡。有目的的持久引導,比自發盲從,更有力量。
  任何事情的成功最根本的力量都在於人。在不久前的座談會上,王京生說,深圳讀書熱最應該感謝的是可敬的市民,他們的熱情主張,推動著閱讀的前行。如今讀書月的倡導者們已從青年步入中年,從中年步入老年,他們在急切地呼喚制度的力量,希望通過閱讀立法,將市民的這項文化權利固化下來,將它納入一種更深刻的軌道,不會因為人員的變動,起起落落。
  15年來,民間閱讀組織的快速發展,讓閱讀的根系廣植於城市的每一個角落,也讓這場政府推動而起、如今已蔚為大觀的讀書潮有了最深厚的根基與持久的動力。即使在讀書月最紅火的時候,它的推動者們也始終保持了一種清醒,政府的推動只是一時,民間的力量方能永恆。
  10年一代人。在一個碎片化閱讀的年代,深圳的全民閱讀也面臨著變革與創新。然而只要人類追求知識的欲望還在,撫慰心靈的渴望猶存,閱讀就不會消亡!不管它的形式如何變換,它都會如一盞不滅的燈火照亮整座城市的未來!  (原標題:一個城市的文化坐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c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